數控龍門磨床使用高速旋轉的砂輪進行磨削加工,能加工硬度較高的材料,如淬硬鋼、硬質合金等;也能加工脆性材料,如玻璃、花崗石。磨床能作高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很小的磨削,也能進行高效率的磨削,如強力磨削等。
許多修理人員對磨床修理時發現各類磨床修理前一些特點,幾乎都是床身導軌兩端磨損量大,導軌中間一段磨損卻非常小,所以決定將磨損大的部位應相對增加補償量,便將磨床床身導軌在垂直面內的直線度定為中凹,定為合理經驗,對于只有一臺導軌磨床的單位,當修磨車床床身和磨床床身時就產生了難度。
普通機床床身導軌因溜板來回移動頻率較大,導軌中間部位易磨損,修磨時要求中凸。因此要使導軌保持良好精度,讓其滿足磨床的修磨需要,應經常調節導軌磨床床身才能實現,不僅效率低,而且難以保證加工質量。
若想均勻磨去余量,使套圈端面獲得光滑的表面,兩砂輪在水平內必須傾斜一個適當的角度,使砂輪進口處寬度大于出口處寬度。套圈端面磨削經過“粗磨-細磨-光磨”三個過程,使套圈在磨削區域手力均勻,運動平穩,易獲得光滑的表面,不容易產生磨傷。但兩個砂輪端面在水平面內的傾斜角度不能過大,那么進口一側磨削量小,余量都集中在出口一側,使出口一側磨削深度增加,磨削力增大,沒有光磨階段,表面粗糙度增高,砂輪未在出口處增多,如不能及時排除,產生堆積,套圈移動阻力增大,在出口處產生歪斜,套圈平面邊緣容易產生刀削形磨傷,同時堆積的砂輪末還會劃傷套圈的端面。若磨床兩個砂輪端面在水平面內相對斜量過小,進口處的擋板和導板之間的距離稍大一點,套圈進入砂輪磨削前由于運動不順暢容易斜撞在砂輪外圈邊緣上,結果在套圈端面邊緣倒角處就會多磨掉一塊,形成刀削形磨傷。
為減少數控龍門磨床的磨削損耗,每次換磨前,必需調好兩個砂輪在水平面內相對傾斜角度,一般用一個平面已磨好的同樣型號套圈,塞入兩個端面的進出口處,根據套圈端面與砂輪的松緊程度來測定兩個砂輪在水平面內的傾斜量,即把套圈塞入較松的一端,然后轉動進給手柄,使砂輪軸向移動,直至使套圈松緊程度和另一端一樣為止,這時從手柄盤上讀到的砂輪軸向移動距離,就是兩個砂輪在水平面內相對的傾斜量,一般兩個砂輪在水平面內傾斜量小于等于加工余量的一半。